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成果  科学研究  出版刊物  English 

赵昌文:中国调整产业结构的两组核心词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15:2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苏波副部长的发言中有两组核心词: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两者之间有关系,但不完全相同。

从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看,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还是在制造环节,附加值更高的研究、开发、设计环节并不是很强。在整个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上,中国制造业的效率不够高。另一方面,支撑价值链的一些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好。上述两方面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主要停留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下一步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如何从价值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关于这一点,苏波副部长的发言中透露出许多信息。中国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创新投入上看,中国投入并不少,仅2014年就投入1.34万亿元,约占GDP的2.1%,位居世界第二位,专利也产出不少。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进一步将创新成果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结合起来,依然是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要解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问题,让技术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二是整个供应链体系需要重新设计再造。要构造一种开放、竞争、合作、共赢的格局,使供应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是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制造业与服务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制造业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制造业部门与研究开发部门的合作,甚至包括国家之间的合作。

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配套和保障问题。不管从创新还是制造业部门的发展讲,都需要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既包括技术方面的,也包括非技术方面的。技术方面更多的是苏波副部长在发言中提到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这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和转型升级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协调配合;非技术领域的公共服务,包括信息、金融、物流,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看,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件事情。

一是要抓住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苏波副部长在发言中提到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从理念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机器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都是代表着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从实践中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提出一些计划,如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印度制造战略等。新一轮产业革命本质上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同时在其他技术,如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方面融合发展,我们称之为“一主多翼”。中国一定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中国制造业全方位的改造。

苏波副部长在发言中提到的“中国制造2025”的五个原则中,其中包括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关键在于如何实施。

二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基础能力。中国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不够强,除了高端的研发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外,在一般基础能力方面也不够强,如在工艺、流程等方面,精益求精的程度、标准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如何提高基础能力依然很重要。工信部此前提出“四基工程”(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中国制造业的基础能力问题,这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产业监管和共享的问题对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很重要。中国很多传统制造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制造业企业会走出去,在国际上投资项目,输出产能。虽然产能输出是市场配置资源,但也存在监管的问题。如何实现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包括监管等方面的合作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低,就降低质量、安全、环境、技术等标准。同样发达国家与中国企业合作时,也要有至少相同甚至更高的标准。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学习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五个原则中第三个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背后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所谓的绿色制造实际上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少地破坏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发展,保护环境;尽可能少地减少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这些方面对中国制造业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不仅可以提高竞争力,而且能够更深地融入国际产业的分工体系,重塑中国制造业新的比较优势。否则像过去一样,依靠大规模的资源要素投入、高的排放、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实际上是把制造业的成本外部化,虽然企业成本没有增加,却让整个社会负担成本,未来我们不需要这种有“竞争力”的制造业。

从全社会看,中国制造业需要更加包容、更加绿色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整个供应链应该是绿色的。这里面有技术问题,但目前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关闭

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 2014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电话:028-854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