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
 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成果  科学研究  出版刊物  English 

赵昌文: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6日 16:01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赵昌文、朱鸿鸣: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3-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时隔三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作出了系统阐释和强力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

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明确“两个定位”和坚持“三个出发”

现代化经济体系,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就事论事地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既不是单纯的政策语言,也不是西方经济学的学术语言。正确地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概念,首先要明确“两个定位”。

一是要将现代化经济体系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而十九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自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

二是要将现代化经济体系定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七个方面并没有明确提到现代化经济体系,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将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明确上述“两个定位”基础上,更系统地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还要坚持“三个出发”。一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理解。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发,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去理解。

三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出发,将其融于整个思想体系中去理解。

基于“两个定位”“三个出发”,可这样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体系,不是业已实现了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在谈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人们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对标。实际上,现代化不等同于现代性。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经济体系,通常是一种高水平稳定但宏观上缺乏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制度成熟、结构定型、速度平缓等突出特征,制度革新速度缓慢、消费和第三产业主导地位鲜明,市场成长空间相对有限、企业纵向流动性较低。与此不同,现代化经济体系或面向现代化、以现代化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则应是一种适应性强、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较强体制可改革性、制度能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结构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长期潜在增速仍相对较快,企业纵向流动性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同时,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有差别。因此,判断是否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或评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根本标准,主要不在于与世界上已经有的现代化国家经济体系的相似度,而在于能否有效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我们绝不能追求一个早熟的经济体系并冠之以现代化的名义。

当然,这里强调的“同”与“不同”,主要是基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实际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也有其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经济体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学习借鉴已经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有益经验。

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和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不是粗放发展不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标题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七个方面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些方面与新发展理念是可以对应起来的。其中,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可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对应;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与共享发展理念相对应;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可与协调发展理念相对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可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对应;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可与开放发展理念相对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则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市场基础和体制保障。

最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生产力现代化和生产关系现代化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不是孤立的、静态的经济体系。生产力现代化必须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关键在于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关系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两者的良性互动就是生产关系必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具有内在的改革动力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仅如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运动着的、动态的经济体系,其外显形态是不断变化的,一定程度上可能具有非均衡发展或螺旋式发展的特征(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由均衡走向非均衡,再由非均衡走向更高水平的均衡)。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两方面的问题:怎么做和做什么。怎么做解决的是方法论问题,做什么解决的是目标和重点任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实践第一的观点,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需要将怎么做和做什么有机统一起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际上就是如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为指导,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起点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体而言,就是要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出发,从我国面临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和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出发。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遇到的矛盾。习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做什么?同现代化经济体系相比,当前我国经济体系面临着经济重大结构性热点聚焦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风险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有全局观,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关键是要防控金融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

为此,从中短期看,需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长期看,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近代以来,大凡大国崛起,都必定深度参与甚至引领过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全面超越法国得益于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德国和美国全面超越英国得益于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持续保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得益于继续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抓住这次机遇,否则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际上,我国已经具备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或达到基本的产业技术门槛。需要做好的就是,与时俱进地推动制度创新,以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三是坚持实践第一,“抓住三个关键少数”“调动一个绝大多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力量是谁?我们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党政干部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积极性;要“调动一个绝大多数”,让每一个社会大众创业者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都汇集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洪流。推动生产力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家、科技人员和大众创业者,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以此促进生产力现代化,必须依靠党政干部,充分认识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依靠“既政治过硬,也本领高强”的党政干部,推动改革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作者:赵昌文、朱鸿鸣  来源:中国智库网http://www.chinathinktanks.org.cn/content/detail/id/3040285

 

关闭

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 2014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  电话:028-85471117